伊春行2–乌带公路和金山鹿苑

今天我们的计划是从哈尔滨到伊春,中间还要去金山鹿苑看看小鹿,全程将近500km。

早上爸爸定了8点去中央大街取车,因为起的早,干脆先出去逛逛。6点半出发,先去走走中央大街。中央大街是一条步行街,是一条南北向的主街,中间跟数条东西向的街道交叉,形成了一条鱼骨形的区域,现在已经完全是旅游区。北端的终点就是防洪纪念塔,昨天路过的时候人太多都没注意。街道是石块铺成的,干净整洁。

因为太早还没太多人,也比较清静。这里的特点是老建筑和艺术雕塑,每个路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专有的雕塑,很多人在这里打卡留念。

走到红专街,时间还早,那干脆先去传说中的红专早市看看吧。红专早市是个真正的早市,只在早上9点前开。无数的小摊沿红专街两侧铺开,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简直就像早高峰的地铁站,跟百米之外清静的中央大街对比鲜明。

这里卖什么的都有,从网红小吃到普通的肉菜水果,来这里的大部分是游客,但也有不少本地人在这里采买生活。

穿过早市,主街道上还是没什么人,时间还有半个小时,那再去看看索菲亚教堂吧。穿过新一百北侧的广场,来到索菲亚教堂门口。这里现在人还不算多,整个广场都有浓浓的俄罗斯味。

时间不多了,匆匆扫了一眼就开始向取车点出发。路上经过了好几处二几年的老房子,看起来很破旧了,但是稍一粉刷应该就能恢复成漂亮的建筑。

准时取到了车,为了开得习惯舒适,这次租了跟小蓝一样的车。结果拿到车了才发现,这辆新款的低配车居然没有ACC,只能定速巡航。这次长途之旅要比预计的更累一些了。

回到宾馆停好车,上楼收拾好行李。为了行程上更保险,我们选择了宾馆旁边的肯德基吃了早餐,然后去大超市采买了一大堆路上吃的干粮、水和晚上喂鹿会用到的胡萝卜和玉米粒,甚至还买了一箱牛奶。开车旅行虽然有点累,但是也方便很多。

早上10点半,我们正式上路,驶往伊春。先走了300公里高速,眼看外面的风景从大片的田野变成森林。在距离伊春还有大概100公里的地方,我们下了高速,开上了著名的乌带公路。

路上可以看到哈尔滨到伊春的高铁正在修建,据说明年就可以开通。估计到时来的人就更多了。

乌带公路是一条穿行在小兴安岭中的森林公路,几乎一路都在森林中间。遇到好看的风景可以方便的停车下来欣赏。

在公路中间还有一处打卡点,路过的车都纷纷下来停车拍照,我们也在这里排队拍了两张,风景很漂亮。

今天天气一直半阴半雨,把森林的绿衬托的更油润了。经过的小河上雾气蔼蔼,很仙的感觉。

经过伊春后,又开了80公里,终于在下午5点的时候到达了金山鹿苑。这时停车场已经半空,大部分的人都在离场。我们来的时间不错,除了因为阴天天色稍暗,一切都很完美。

鹿苑是一个宽阔的山谷,越往里地势越高越窄。一条小溪在草场上蜿蜒前行,没有树的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草坪。一进鹿苑就看到山坡上聚集的一大群梅花鹿,还有胆大的鹿就在门口向游人乞食,默默在这里送出了第一根胡萝卜。

妈妈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一次性鞋套,让我们在湿漉漉的草地上免受湿鞋之苦。

顺着小溪往山谷里走,人越来越少,鹿却越来越近。我们发现,小鹿最喜欢的还是玉米粒,可能是因为比较甜吧。默默也大着胆子忍着痒给小鹿们喂了好几捧玉米粒,等我们准备离开时,正好把早上买的胡萝卜和玉米都喂完了。

晚上还有teacher Leigh的课,我们就在鹿苑里开着热点上完了,默默还给老师展示了旁边的小鹿和喂鹿的视频。

天几乎黑了,我们踏上归程,开始往伊春市里开。到了市里,又去肯德基解决了晚餐,然后再去宾馆入住。这次的宾馆更像民宿了,不过好在也是一大一小两张床,可以舒适的睡一晚了。

伊春行1–哈尔滨初印象

这个暑假我们最终决定去黑龙江伊春转转,相对人没那么多,风景比较好。而且爸爸妈妈都没有正经去过东北,也想见识一下真正的东北。

在伊春附近玩必须得自驾,可是伊春没有靠谱的商业化租车,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先坐高铁到哈尔滨,再租车开到伊春,经过汤旺后到达黑龙江畔的嘉荫县,然后再开回哈尔滨还车,最后在哈尔滨再玩一天半后坐高铁回北京。去往东北的高铁大部分都在北京朝阳站发车,我们特意买了唯一一趟从北京西站发车的高铁,从家里出发方便很多。而且路上还要先走地下直径线和联络线分别经过北京站和北京朝阳站,也是很有趣的体验。

早上8:47的高铁,我们快7点半就从家里出发了。周末的早晨不堵车,很顺利地到达西站上了车。妈妈和默默在车上呼呼了一会儿,中午吃了自带的干粮,眼看着窗外的风景从山峰峻岭变成了广阔的平原,下午3点半我们到达了哈尔滨。

坐地铁来到人民广场站,地铁站里的建筑风格都已经有了一点异域风情。

来到地面上,街道上的建筑都是圆顶的。我们坐了一站公交来到宾馆,房间不大,一大一小两张床,可是比普通房间贵了不少,不过绒绒到过的城市又多了一个。

稍事休整,我们出门去江边逛逛,顺便吃晚餐。天气一直要下雨的样子,可是又一直下不下来。松花江边很热闹,很多人在江边的浅堤上混水摸鱼,就是水看起来挺脏。

空中有一道缆车可以上到太阳岛,想着在空中看江景一定不错,我们兴冲冲地到缆车站买票。缆车站是一个很俄风的建筑,售票处没什么人,门口的儿童区和网红专供打卡点颇有五线小城的感觉。等我们买了票上楼才发现,我们前面还有50多个号,粗粗一算,轮到我们还得快两小时,估计天都黑了,于是果断下楼退票。

不能从空中看,那我们就找个渡轮过江吧,江边有不少玩乐器的市民,也让我们体验了一下哈尔滨的音乐文化。

刚走到码头,被告知已经今天下班了,今天的渡江计划又泡了汤,最后找到了一家还在营业的游江船,就坐它在江上兜一圈吧,回来的时间也正好可以吃晚餐了。

上船时妈妈居然偶遇了同事,这可真是缘分到了。江上的景色还是不错,生活在北京,很少能看到那么大的河流,默默也开始拍拍拍。妈妈在船上订好了“江畔餐厅”的座位,是一家很古老的俄餐。

大概用了40分钟,我们回到了码头。不过到达码头比出发码头靠东了很多,我们去餐厅的路上经过了防洪纪念塔。这里正在搞一个演出活动,人山人海。眼看要下大雨了,我们匆匆扫了一眼就奔赴餐厅。

江畔餐厅是一座位于江边的木头房子。不太大,不到二百平的样子,里面搭了一个小小的loft,我们上了二层,体验一下标准的俄餐。这座房子从1930年代就已经有了,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墙边的柜子上展示着过去的各种电器和生活用品,默默也很有兴趣。

前菜、汤、主菜、甜点,把四大部分都吃完,正好吃饱,味道不错,不过妈妈觉得有点腻。

吃完晚饭还在下雨,我们打伞散步回了宾馆。晚上的餐厅有灯光,看起来更漂亮一些。

可怕的雷雨

这两天北京下了不少雨,家里房顶又漏水了,不光是卧室大床顶上滴水,餐厅的灯还短路跳闸了。把灯拆下来一看才知道,已经从天花板上的引线处漏出来一灯罩的水了。顶楼这一点真是很麻烦。晚上爸爸开车回家,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突然在眼前打了一个炸雷,车身震动,还把红绿灯都打坏了。爸爸把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导了出来,借默默的宝地记录一下。

探访北京水系6–玉河与什刹海

我们计划下周末到下下周末要去黑龙江玩一趟,所以后面并没有太多时间再去探访水系了。这周我们就抓紧时间,去把我们预订的目的地中的最后一片–什刹海附近逛一逛。我们的计划是坐地铁到南锣鼓巷,然后沿着玉河走到前海,再从前海东岸走到银锭桥,经过后海南岸、西海南岸到达郭守敬纪念馆,再到积水潭地铁站外看一下转河和北护城河的交汇点,最后从积水潭站坐地铁回家。

计划中的路线并不太远,一共不到5公里,但是天气非常闷热,让今天的行程充满了挑战。快11点时,我们顶着烈日出发,从南锣鼓巷地铁站出来时,正好快12点。已经是午餐时间,肚子也有点饿了,地铁站门口就有一卤煮店。爸爸也没有吃过卤煮,正想试一试,我们就在这家店吃午餐吧。

这家店的名字叫“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查了一下还是家连锁店。我们要了两碗卤煮,一碗炸酱面,一份炸灌肠,一个肉饼,还有一瓶北冰洋。一共150块左右,最后发现点得太多,还剩了不少。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就是口味有点重。

吃完午餐,我们走了200多米来到了“大运河澄清下闸”,也是我们今天水系探访正式的起点。

元朝时,什刹海是大运河的终点码头,玉河是连接什刹海和东护城河的水道。澄清上下闸是位于玉河上的船闸,用石头建成。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在闸旁边的胡同里有一个黑芝麻胡同小学,放学接送点就在玉河边,看起来很亲切。

玉河的水量不大,在这里被引入地下暗沟,向东汇入东护城河暗沟。这一小段玉河离什刹海的主景点有点距离,所以非常清静。河边有的宅子重新装修过,非常豪华,当然也有旧时留下的老房子,看起来破破烂烂,但都价值不菲。

在地安门大街南侧,有一个纯白的基督教堂,叫宽街堂,有一点南欧的风格。

过了地安门大街,在玉河东侧的胡同名字很有趣,叫“东不压桥胡同”,是因为跨玉河的这座桥就叫“东不压桥”。紧靠着桥头有一座“玉河庵”的遗址,除了有一些旧的石头,还有一幅每大的描写漕运的壁画。

过了玉河庵,为了躲萌凉,我们到玉河西侧走了一小段。这里风景不错,就是太阳晒得厉害,人都有点蔫。水里的小鱼和水草们倒是都很滋润,活力满满。在小巷的檐角,还有好多燕子叫得正欢。

走到一个叫“玉河故道遗址”的地方,有两块介绍大运河的石碑,从这里玉河转向西连接到前海的出口金锭桥。就在万宁桥下,就是澄清上闸的位置,它跟澄清下闸一起组成了漕运船只进入什刹海前的最后一道船闸。

过了金锭桥,水面豁然开朗,这就是前海了。游人如织。我们在岸边树萌下一堆石头上坐着休息了一会儿,买了默默最爱的脉动,还找了一块写着“京杭运河积水潭码头”的大石头。

遥望前海南岸,可以看到那条有名的网红长龙,可是离得太远,我们今天就不去打卡了。

很快到了银锭桥,从这里开始我们转到后海西岸继续向北。

这时正好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默默和妈妈都已经晒得有些累,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在后海公园的对面就是一座叫“望海楼”的塔。

今天空气不错,从这里看中国尊很清楚,用长焦拍出来非常有感觉。

艰难的走出了后海,跨过德胜桥,从西海到后海的水道出口有一个装置,看起来也像是用来捞水草的。

我们沿着西海的南岸和西岸转了半圈。西海没有游艇,跟前后海比起来就像是一片生态保护地。这里种了很多水生植物,给水鸟们营造了很好的环境。岸边也有不少介绍这些植物和动物的科普看板。

绕到西海北岸,在小山上坐落着郭守敬博物馆,在山下岸边还有一座郭守敬的像,静静地看着什刹海。我们去瞻仰了一下就上山去参观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平时人应该不多,但是今天有不少学生在这里当解说志愿者挣积分,所以还有些拥挤。

这个博物馆不大,但是我们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比如坝河为什么叫坝河,是因为元朝前大运河到内城的货物需要从坝河运进来,坝河上共有7个坝,所以叫坝河。但那时的坝上并没有船闸,从坝上到坝上只能通过人力搬运倒货,效率很低。而郭守敬修建通惠河,在平津闸修建了船闸,这样漕运的船只可以不用再倒货,从此漕运的船只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直达京城。再比如从永定河取水的工程,在元之前就已经有过,但是因为不能解决洪水倒灌的问题,所以几次都失败了。郭守敬通过改变引水位置,增加玉渊潭作为调节水库,成功解决了永定河引水的问题,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工程师。

还有一件郭守敬的趣事,就是当他年纪大了想告老还乡时,朝庭却不允许他退休,好在最后他活到了86岁高龄,在那个年代应该也是很少见了。

看完博物馆已经快下午4点了,默默和妈妈都已经很累。我们没去穿过二环去看转河,直接坐上地铁回家了。

到此为此,我们已经把城内计划中要探访的水系都看完了。等从东北回来,就可以先试着写一写PPT,如果有什么要补充的再去看看。不过这个项目让我们去了城里很多地点city walk,都是很不错的体验。

探访北京水系5–东直门和颐和园

这个周末,我们继续探访北京的水系。今天上午去的是早就在计划中的东直门附近,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北护城河、坝河、东护城河、亮马河、东土城沟,中间还去参观了自来水博物馆。下午转移到颐和园的西北角,探索了京密引水渠、北长河、北旱河、清河源头,还有一处京密引水渠跟清河的立交桥。

早上10点过从家出发,到了北二环东边先停好车,然后开始走路从北护城河一路逛到自来水博物馆。

东直门这个拐角处的水系一共有四个方向,向西是北护城河,向南是已经埋入地下的东护城河,向东是亮马河,向北是坝河,是个水系发达又有趣的地方。我们先在老干部活动中心门口的桥上看了看紧贴着二环的北护城河。天气很闷热,向东走没几步就已经大汗淋漓,默默在路边的小店里买到了今天份的脉动。河岸边有一对耄耋老人,老太太正在给老伴揉腿,这场景有点像电影。对岸有人在纳凉,不知道是居民还是游客。

默默找了根长长的柳条,又开始了“钓鱼”游戏。在河口几乎可以同时看到四向分岔的河道了。左边的小缺口去往坝河,右边拐个弯后又向前走的是亮马河,拐弯后向右的是东护城河,可惜这里看不到。

又走了百米就到了坝河闸,也是坝河的起点。这里放水不多,坝河里也几乎没什么水流。

刚过坝河闸,有一个角度可以完整的看到东护城河暗沟的入口,就在东直门闸管理站下方。

连续从两个桥上跨过坝河和亮马河,来到亮马河南岸。这里坐落着东直门闸管理站,里面有一个标牌清楚地标出了附近的所有河道和闸门。

路边的河道碑很有趣,因为碑的两边是不一样的名字。

我们顺着亮马河南岸向东走,机场高速就在头顶,很快就到了亮马河公园。亮马河在这里分为了两支,把亮马河公司包了起来,其中的北侧一支又分成了两路,分别设了一个主闸和一个船闸。

我们没再进公园里逛,中午实在太热了。默默和妈妈也有点累,我们就直奔自来水博物馆,打算在那里休息休息。

已经12点多了,我们先在博物馆外面的小桌上垫了点干粮,然后在室外的展区逛了逛。可惜的是这里的清末水厂部分没有开放,只能远远的看到其中一个厂房的一角。在主馆旁边有一些巨大的从旧管道上拆下来的零件很壮观,甚至有一个默默可以站在里面的闸板阀。

进馆参观,一共两层,每一层也并不大,但是知识不少,是个做得很用心的博物馆,就是有些设施已经坏了,保养得并不好。

这里介绍了北京的水系,过去的人是怎么取水喝水的,最早的自来水厂是怎么建立的,现在北京的用水是哪里来的,现代自来水的生产检验过程,还有一个小亭子可以休息。可以说做得很精致了。

在这里还大致了解了南水北调工程,知道了它的重要性。它跟我们的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坐了一趟公交车去肯德基吃午餐。默默很饿了,在这里饱餐一顿,同时还很注意节制和养生,冰淇淋和薯条都只吃了一点点。

吃完午餐,我们开上车,去了坝河与东土城沟的交汇点。东土城沟,其实就是元大都的东护城河。元大都城的城垣,南到现在的前三门,北到现在的10号线,东西则是现在东西二环的延长线。城墙早就已经没有了,但护城河还一直保留着。也跟熟悉的地铁站名“北土城”、“西土城”联系了起来。

东土城沟汇入坝河的地方也有一座闸,一座桥,可惜桥头上石碑上的字已经完全磨没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碑。坝河的水本来就不多,东土城沟的水就更少了。

逛完了回去找车时,在路边发现有一个碑,叫“诰封拜音柱碑”。原来“拜音柱”一个人名,立这个碑是为了纪念他被诰封成爵的事迹。那他是因为什么功绩受封的呢?原来是因为他儿子做了户部尚书,奖励他是因为他教子有方……看来爸爸以后要想得什么奖励就要靠默默了。

离开坝河,我们驱车半小时来到了颐和园的西北角。我们在这里探访了三个位置,其中还有爸爸最有兴趣的河流立交桥。

首先来到的是北长河跟京密引水渠的交汇点。

这里有三个闸,一是引水渠进入团城湖的闸口,二是引水渠分水进入北长河的闸口,三是北长河上一个独立的闸口。首先看到的是北长河。团城湖是京密引水渠上重要的调节池,而北长河是一条分水的“捷径”,它汇入玉泉山下的金河,而金河又会分为两路,一路回到京密引水渠的昆玉河段,另一路通过南旱河汇入永定河引水渠。这样如果洪水来时,可以从北长河分流,保证团城湖的安全。

再看引水渠进入团城湖的闸前有一个巨大的机器,仔细研究了一下,应该是一台自动除水草机。它可以通过转动的履带把水草捞起,落到传送带上,传送带再把水草送到岸上。

这个位置看得差不多了,我们又开车到下一个地点,爸爸最好奇的–京密引水渠和清河的“立交桥”。在这里,清河会从京密引水渠的下方穿过。

这里并不容易到达,一直没有找到比较近的停车场,在附近绕了一大圈后在五环的红山桥下找到一处导航上没有标出的停车场。

这个“十字路口”的西侧是从香山植物园发源的北旱河,在这里跨过立交桥后就改名为了清河,这里也算作是真正的清河源头。这座“立交桥”的官方名称叫作“北旱河涵洞”,而横跨京密引水渠的公路桥叫“红山口桥”,看起来有些历史了。北旱河在涵洞处通过一个大坡突然下跌,进入水位低了很多的清河。

涵洞一共有4个孔,在涵洞东侧出口的中间两孔上方,有一个“安河泄洪闸”,专门用于从引水渠向清河泄洪。在第3集里我们曾经了解到,昆玉河并不总是从北向南流,当永定河发洪水,需要向清河泄洪时,就会利用昆玉河向北引水,再从这里汇入清河。

在安河闸两边,有很多块不同年代修建的清河0公里石碑,标志着这里是真正的清河源头。北旱河的水很少,也几乎不怎么流动。清河真正的水源是来自北岸上两个巨大的管道,爸爸猜测这是从京密引水渠分流过来的,保持清河常有流水的办法。从管道里涌出的水量不小,空气里有一股水草的味道。还有一个人坐在管道上冲脚,看起来很舒服。在南岸边看涵洞更清楚了,甚至可以在水面上看到从涵洞西侧入口投下的阳光反光。

参观完了立交桥,我们去了今天的最后一站,也是清河从京密引水渠引水的另一处水源,在立交桥向北2公里左右,旁边就是4号线安河桥北的车辆段。

开到附近后才发现,这里并不是常年从京密引水渠引水,沟里的水不太流动,水质不好,甚至有点味道。这里也是正在打造的清河七景里最靠西的“清河之源”公园的一部分。不过,在水沟旁边水务局的石碑上暴露了它真正的名字–“黑山扈排洪渠”。

今天是漫长的一天,我们从早上11点逛到下午5点过,一共看了7条河流,差不多10个地点,还得加上自来水博物馆。不过也是收获满满,很有意思的一天。

探访北京水系4–双渠交汇和长河起点

今天天气很热,预报最高有36度。可是我们还是想出去逛逛,所以决定去一个近点地方看看水系。离家比较近的两河交汇点有两个,一个是西钓鱼台地铁站附近的永定何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的交点,另一个是长春桥地铁站附近的京密引水渠和南长河的交点。这两个地方离家都不远,而且公交很方便,我们今天就公交加步行去逛逛,中午前就可以回家避暑。

今天探访的第一站是永引渠和昆玉河的交汇点,这里有一个叫滨角园的小公园。

先坐85来到翠微西里,一下车就是两条引水渠的交汇点。去年默默还曾经在永引渠一边跟着宋教练滑真冰来着。

顺着蓝靛厂路跨过永引渠,河北岸就有水务局的大牌子了。再走楼梯下到河边,有一块介绍牌很详细的讲了永引渠的历史和走向。永引渠从三家店引入永定河水,一直流到甘雨桥变为南护城河。这就跟我们之前看过的甘雨桥到金中都公园的南护城河连起来了。玉渊潭的水其实也是从永引渠来,通过两个闸门控制水量,成了一个天然的水库。这就是实地考查的好处,可以看到好些不太容易在网上查到的信息。

我们沿着河边绕着滨角园从永引渠一侧绕到了昆玉河一侧,这里有不少来钓鱼的人,还有几位游泳的大爷。

紧贴码头有一艘被固定了的大船,看起来以前是用作娱乐设施,现在已经废弃了。在岸边又有一块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的介绍牌,也说得很详细。今天这个地方来对了。

从介绍里才知道,原来昆玉河是清河流域和永定河流域的调节水系,平时都是从北向南流,可是如果永定河发了洪水,昆玉河还可以把洪水从南向北泄洪到清河水系。

从昆玉河一侧我们又上了蓝靛厂路,继续向北跨过昆玉河,前往西钓鱼台地铁站。在桥上看到河边几位游泳的大爷很惬意,肤色健康,还有一位留了很长的胡须。估计都是从小就在这里游泳了。

坐地铁来到长春桥站,这里是今天探访的第二站,昆玉河与南长河的交汇点。地铁站在昆玉河西侧,我们在这里走了一个顺时针的圈,先后穿过昆玉河、南长河和昆玉河,再回到地铁站。

这一段昆玉河非常的干净,以前我们曾经跟默默一起坐船从动物园到颐和园,只是那时对北京水系还不太了解。我们刚下到水边就有一艘游船从北向南开来,然后从昆玉河进入南长河,正是我们之前坐过的那种,只是方向是反的。船上没什么人,看来下次我们也可以反方向坐坐。河里不时还有游览的快艇开过,激起很大的水花。想必岸边钓鱼的人都在心里骂娘了。

先向东走到长河北岸,河里一下多出了好多来玩水的人。有钓鱼的,游泳的,还有划浆板的。

没走几步,就到了跨长河的小桥,远处就是明朝就有了的麦钟桥,不过这次我们没有去近处看,直接从小桥过了河。这座小桥是铁桥,看起来有点奇怪,在桥两侧有运动机构,桥头也有很大的缝,明显是可以动的。我们在想,原来北京也有升降桥啊。爸爸还想像了一下机构是怎么让桥升起来的。

可是等我们过了桥,看到旁边的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光是一座桥,它其实是一道闸。它的名字就叫“长河闸”。当上游有洪水时,为了防止水进入市区,可以操作电动机构和铰链,把桥面从水平状态拉成竖直状态,桥就变成了闸。这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有趣精巧的水利设施。

过了桥,我们沿着长河南岸向西走。河边有正在钓鱼的父子,父亲正不奈烦地教孩子怎么甩钩。不知道钓鱼这种静若处子的运动小朋友们能不能坚持下来。

走到刚才有人划桨板的地方,有两个小朋友刚开始划,旁边的水里还有游泳的人。这时正好来了一艘快艇,激起的波浪让他们在水里晃来晃去,看起来很是惊险有趣。

绕过河角走到了昆玉河的东岸,这里也有很多来游泳的大爷大妈,河边还铺了不少裖子被子,还有方便下河的绳子来垫在河里的砖头。再往南就是我们要过昆玉河的桥了。桥下水面上还有人在划桨板,桥下一侧还有两个大大的方形的暗渠口。

我们过了桥,在西侧看起来交汇点的风景更开阔一些。

顺着河走回地铁站,今天的探访就此结束。河边的斜堤上一片开得很好的狗尾巴草,拍出来很美。下次就该去亮马桥附近看看了。

下午在家,外面是37度的桑拿天,默默窝在沙发上惬意的看书,有空调真好。

龙门涧

昨天爸爸踢球挺累,膝盖还擦伤了,今天就去一个不那么累不爬山的地方玩吧。妈妈找到了灵山旁边的龙门涧,一个跟瓜草地有点像,同时又有峡谷风貌的景区。就是有点远,开车90多公里了。

默默背了一书包的水上玩具,爸爸也背上了户外小凳。我们早上快10点出发,在六环上堵了半小时后,终于开上了新修好的京蔚高速。路况很好车不多,几乎90%都是桥和隧道。到了景区门口车流已经排起了大队,我们排了40分钟才进门,正好时间接近12点,我们在车上把午餐吃了,停好车轻装上阵。

进门的时候因为排队妈妈心情不太好,默默看妈妈不高兴,也有点垂头丧气。妈妈对默默的扫兴有些生气,默默觉得很委屈。不过没走几步就拉手和好了,因为默默想起了心理课上老师说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应该把坏情绪转移给其他人”。很多时候,孩子才是老师,默默很棒。

进了景区后,很快就进入了峡谷。两侧是高高的石壁,中间是一条山涧冲出的深沟。本想着峡谷里没什么太阳,没想正午的时候太阳正好在头顶上,今天晒太阳真是晒够了。

走了没多远,默默忍不住要下水玩了。可能是昨天刚下了大雨,今天整条小河都很浑浊,远不像别人照片里那么清澈。不过默默依然玩得很带劲,刚下水走了两步就一跤摔在水里,全身都打湿了。好在妈妈准备周全,今天带了三套衣服,天气本来就热,就在水里泡着吧。

爸爸膝盖的伤不好沾水,一边在岸边坐着,所以今天都靠妈妈陪玩了。默默拿出自己的大小船和潜水艇,又成了河道里最拉风的仔,很快就跟一个小两岁的弟弟玩在了一起。

玩了大概一小时,玩的有点腻了,默默换上了第二套衣服,我们继续往峡谷深处走,看看有什么风景。我们经过了大将军石、二将军石,经过了无数的小桥,还偶碰了一棵一把伞南星,可惜没有开花。

很快就来到了一线天。这里是一处很狭窄的河道,大概只有3米宽,旁边可以走人的地方也就40cm,只能一人通过。我们等了很久才排队过去。太阳在崖壁上照出一道金光很好看。

过了一线天,我们又往上走了几百米,在一处叫“涌金泉”的泉眼旁边找到一处人比较少的浅滩,就在这里开始第二轮玩水。爸爸在岸边树荫下找了个地方支起凳子坐下,看着默默和妈妈在溪流里玩小船。默默在上游放船,妈妈在下游接船,船上还载着各种“货物”。

在这里一直玩到快4点半,太阳的火力都不足了,爸爸甚至还要穿上防晒衣保保暖。默默换上第三套衣服,我们开始出山。

回程的时候人少了很多,阳光没那么刺眼,这时候的光线才更适合峡谷的幽静,风景也更好看了。

我们5点半从景区出发,7点不到开回了家,比去的时候快多了。默默说,今天玩的很爽,以后可以再来。

爷爷的生日

今天是爷爷的生日,我们在爷爷奶奶家吃了生日大餐和蛋糕。还用新买的望远镜观察了月亮。

我们又选择了没有奶油的巧克力蛋糕,大家吃得都很开心。虽然默默号称自己不喜欢吃巧克力,一个原因是上次吃的黑巧克力有点苦,第二个原因就是默默认定了巧克力属于垃圾食品。而自制力超强又超养生的默默对垃圾食品当然是不爱的。

昨天爸爸给默默布置了一个任务,去给爷爷买一个桃子。于是下午默默去小超市用自己的手表付款给爷爷买了个大寿桃,超市的阿姨知道来意后很贴心地选了四个很大的桃子让默默自己挑选,还告诉默默要挑一个上面最尖的。最后默默花了4.4元成功买到了桃子。很感谢超市的阿姨。

除了桃子,默默还自己做了两颗漂亮的“芬兰星”给爷爷作为生日礼物。这两个星星很别致也很漂亮,它们也被挂到了爷爷家餐桌旁的墙壁上成了装饰。

祝爷爷生日快乐!

早在半个月前,默默就和爸爸研究了月相,算出了在爷爷生日这一天晚上9点,月亮应该在正南方,正好会经过爷爷家的窗前,所以我们把望远镜带到了爷爷家,打算一起观测月亮。之前的一个多星期都是阴天或者下雨,星星都看不到,今天天公作美,是个大晴天,月亮很明亮,而且东侧不远处就是火红的心宿二,我们在望远镜里都看到了。以后还可以把望远镜带到外面去看看十五晚上的满月,应该也很漂亮。手机拍的照片并没有肉眼直接观察的清楚,可能是太靠边了,有一侧边缘有明显的蓝色伪影,也许还可以再好好调节一下。